精准帮扶让返乡农民工就业无忧

对话人: 省扶贫办副主任 朱永东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会恒

发布时间:2020-07-28 10:15来源: 安徽日报浏览量:

面对疫情冲击,如何强化政策执行力,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更好就业创业,记者对话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

记者:受疫情影响,少数已外出务工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出现“返乡回流”现象,对稳定增收脱贫产生一定影响。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针对性帮扶措施?

朱永东:经摸排,全省“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已通过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载体吸纳、扶贫公益岗位“兜底”安置、鼓励支持自主发展产业等措施,基本实现“应务尽务”和贫困劳动力“一个高于、两个不少于”的目标要求。

一是出台特殊支持政策。围绕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等,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如,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小微企业,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的,按照每人300元至500元给予补助等。二是突出精准帮扶。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调查摸底,精准掌握其就业状态、就业需求,针对贫困劳动力想什么、想干什么,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举措”帮扶措施并开展帮扶,实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三是深化劳务联动。实施建立长三角等地区省外务工联动协作机制,组织开展跨省“点对点、一站式”包车运输返岗贫困劳动力2.07万人,千方百计将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四是强化载体建设。采取“双向”奖补扶持、帮助招工、帮助防控、帮助销售、帮助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全方位推动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增产达产。目前,就业扶贫车间实现了建设总量、吸纳劳动者人数、吸纳贫困劳动者人数“三增加”。全省认定959家就业扶贫车间,带贫率35.8%。五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开发一批乡村公共卫生、人居环境整治等公益岗位,千方百计满足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记者:今年我省各地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等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部分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协同配套不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政策有效性?

张会恒:强化不同政策之间的衔接。一是各级各类就业政策之间的衔接。省委省政府、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等出台了系列稳就业政策,这些政策出台时间有先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差异,在条文表述上应当相互衔接,防止难以执行和有选择的执行问题。二是就业政策与相关政策之间的衔接。要寻找就业政策之外需要配套的政策和需要“放管服”改革的机制体制问题,防止其他政策对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的制约。三是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就业政策,加大政策力度。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稳就业、保就业不是人社部门一家的事,也不仅仅是就业本身的事,它涉及到很多政府部门和经济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要使各部门政策联动联办机制与各地区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有效配合,畅通政策传导机制。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也需要配合,加强政策信息的沟通和执行。

增强企业和就业者的主动意识。就业政策最终落实需要企业和就业者的配合,他们的政策获取能力、政策理解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就成为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但是,部分企业和就业者获取政策信息和配合政策落实的主动性不强、配合度不够。因此,要加强企业和就业者的主动意识教育和更精准的政策宣传,重点引导就业人群客观评价自我、认清就业形势以及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增强政策宣传力度和精准度,做到让重点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以知促享。建立政策执行机构信息反馈机制,发挥好执行部门联系决策者和目标群体的桥梁作用,及时反馈就业政策漏洞、定期收集目标群体需求等。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按职责分工负责单位的责任,强化第三方组织等社会监督力量,加大公众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聂扬飞)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