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农技,带领乡亲致富

——记安徽省农机装备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埇桥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敏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18 15:43 浏览次数: 字体:【    】

10月15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2个先进集体和17个先进个人获此殊荣,安徽省农机装备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埇桥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敏榜上有名。

26年来,王敏扎根农村一线,探索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并在全省推广;普及冬小麦精量播种技术,培育了2000多户农机科技示范户,每年为农民节约耕种成本近9000万元;主动申请驻村扶贫,帮助27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1995年,从部队退役的王敏被分配到宿州埇桥区农机局任农机技术员。面对农业技术,王敏是一个“门外汉”,为尽快适应新角色,骨子里不服输的他发扬军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潜心钻研农业和农机知识,向书本学、向农民学、向农机专家学,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终于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农业技术是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句话,王敏常挂嘴边。2012年,他被任命为埇桥区第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坚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他带头探索的《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大豆)宽行距标准化种植技术》获区政府科技创新奖,该技术在全省推广,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仅2016年至2018年就累计节本增效7419万元;他推广冬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每年为农民节约耕种成本近9000万元。王敏负责的技术推广站成为拥有自主产权的试验基地,拥有各类试验、示范机械62台套,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为了取得这些成绩,王敏默默付出了许多。

有一年午季,王敏操作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获作业试验,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工作6个小时,结果因劳累过度,不慎从2米多高的收割机上摔了下来,致使脊椎骨4根骨突骨折。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王敏却仅在医院住了不到20天,腰上带着护具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党员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17年9月,王敏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担任埇桥区大泽乡镇雪花村扶贫工作队专干。雪花村地理位置偏僻,党组织软弱涣散,发展较为落后。面对现状,王敏配合工作队队长大刀阔斧抓党建、带队伍。几个月下来,就把全村上下的思想凝聚到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要想富,先修路。王敏和工作队长一起不辞辛苦地跑资金、找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全长12公里的村村通公路修建完工,极大便利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产品的运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后,王敏立即进入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2020年6月,考虑到王敏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上的专业优势,组织上安排他到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公司工作。王敏带领公司组织人力、财力,对光伏电站进行管理、维护,先后对14个偏僻电站、3个大电站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修复了围栏,完善了警示标牌、消防设备。目前,各电站运行正常,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输入“能量”。王敏还利用埇桥区夹沟镇的土壤优势,建立了400亩红薯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攻克种植技术难题,降本增效,每亩可实现增收700元以上。“我反复进行试验,把成功的种植技术教授给农民,并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引导土地托管思路,力求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兴旺。”王敏说。(何雪峰)